保障房体系或将面临重大调整。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到,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3月6日,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最重要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宪平,就《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提及住房保障时,徐宪平指出,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每5人就有1个能享保障房。
坊间猜测,保障房的发展方向或将有所变化。未来将以公租房为主,并淡化经适房。21世纪不动产市场总监林蕾也注意到了其中的微妙变化,但是否决定取消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尚需权威部门作出明确解释。作为业内人士,林蕾等倾向于将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逐步并入公共租赁房,更利于操作和管理。
再议取消经适房
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前提倡经适房、廉租房为主,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之所以有这个转变,是因为与其他三种(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相比,公租房存在很大的优势。一是定位为过渡性,突出一个“租”字。其二是面积相对比较小。其三,适合人群范围相对较大,包括本地居民、常住人口、大量的年轻人。其四,因为产权归属政府,管理非常灵活。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也认为,取消经济适用房、建立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但受资金影响,和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意识,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形态还会存活一段时间。
此前,以经适房或者名义,却只让特定人群享用,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据我所知,在很多三线城市,开发商对经适房也有很大的抵触心理,不仅仅不愿意建设经适房,且认为经适房的存在扰乱了商品房市场。”曹建海说。
“有些地方,经济适用房已然变成了公务员的福利房。”广东团全团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海波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建议,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增加标准较高的公租房。由于公租房涉及的人群广、收入差异大,对一部分相对收入较高但暂时不具备购房能力的人群,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较高的非户籍住房困难人群等,可提供多种面积规格、标准较高的公租房,类似于人才公寓。
3600万套保障房远远不够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赞同公租房的建设,他认为,应该加大公共租赁房的数量。“这些年我一直呼吁应支持开发企业将普通商品住房改售为租,政府对其租金收入免征收营业税、房产税,或是由政府采购小户型商品住房作为经济租赁住房,以低于市场租赁价格租给属于‘月光族’、‘漂流族’的大中专毕业生。另外,现在我国有上亿平方米的房屋空置,政府有责任进(微博)行干预,采取开征不动产闲置税的措施,打破部分开发商捂盘惜售、抑制部分房主过度的投资需求,同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建设公共租赁房。”
曹建海特别强调的是,36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看起来很宏伟,但实际上远远不够。60%左右的保障房,是拆迁房和安置房,或者是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定向分配房和自建房,真正面向社会的只有40%左右,远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郭松海也认为,20%的覆盖率只是覆盖了低收入阶层,未考虑到夹心层的感受,保障房建设仍任重道远。
而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体系究竟能走多远?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认为,毕竟建设公租房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在土地方面也需要制度创新。“是否能释放一部分农业用地用作建公租房都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