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今年必须开工,建设资金从哪儿来?针对社会疑虑,昨天,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等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完成 1000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具体说就是1.4万亿的投资应该说是完全可能的。”注意,齐骥说的是“完全可能”,虽然“完全”,毕竟仍是“可能”,细看答疑,化“可能”为现实,确有若干不确定因素需要排除。
齐骥介绍,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房大致分三类,其一,200万套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等,资金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解决,大约需要5000亿元。其二,400万套棚户区改造,大约需要5000亿,其中中央政府出400亿,剩余部分地方、企业和职工自筹解决。其三,廉租房部分,齐骥没展开细说,不过,按总量推算,应该大约也是400万套,估算资金应该多少呢?如果保障房总量是1.4万亿,那么除去前两类共1万亿,也就是需要4000亿。至于这部分资金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住房公积金,二是地方融资平台。
先看大数,三类保障性安居房,200万套经济适用房等,估算年度投资是5000亿,400万套棚户区改造,估算年度投资也是5000亿,400万套廉租房,则是4000亿。为什么200万套需要5000亿,400万套也是5000亿,甚至4000亿?同样是住宅,为什么建设资金相差一倍以上?齐骥没有细说,只能存疑。
再分类看,先看第一类。市场化方式解决200万套共5000亿年度投入,怎么解决?已知的方法之一,是商品房开发配套一部分经济适用房,至于建设资金,自然是开发商解决。全国范围内,200万套分到各地分别是多少,具体每个商品房楼盘配多少,开发商是接受还是为难,齐骥也没展开说。但是,开发商是商人,在信贷受限、成交萎缩、房价看跌的形势下,要是实在不划算,可能会往后躲。
再看第二类。400万套棚户区改造,年度投资5000亿,中央财政出400亿,剩下4600亿,地方财政拿一点,企业、职工自己筹集一些。鉴于各地和中央政府签了责任状,估计地方财政部分还是有保障的,但企业和职工究竟需要自筹多少,筹不筹得出来,是个问号。住棚户区的多是穷人,少出一点,能改善居住条件,也许欢迎,出得太多,可能会有困难。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因为签了责任状,也不管企业、职工意愿如何,就逼着职工出钱完成任务,那就本末倒置,把好事往坏处办了。
第三类,400万套廉租房,一靠公积金增值收益,(去年这块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大约50亿),二靠地方融资平台,也就是政府信用,商业银行放贷。齐骥还介绍,正在研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廉租房建设和运营。这一块,公积金增值部分非常有限,企业是否愿意参与,未知。就沈阳等地廉租房收取的租金水平看,廉租房要照顾廉价,就照顾不了商业银行的回报。
总之,落实三年之内要建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房,决心好下,落实起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