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舒佳 北京报道
“地产商撤离北京的趋势已日益明显,一些企业反映总部在北京或者以北京为主要开发区域的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欲将开发的重点转移到外地。”在一份由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2~3月间对北京房地产市场调研形成的报告提出了如上警告。
“这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注意。企业投资意愿降低,导致住宅用地出让规模大幅缩减,接下来将会引起后期住房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当经济回暖、需求恢复的时候,供需矛盾却又将重趋紧张。”一位参与调研的专家说。
此外,北京市政协建议,分类引导企业降价来缓解企业压力,引导潜在的购房需求有效释放应为未来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
撤离北京
北京市建委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40%~50%的待建项目已经“关、停、并、转”,不少房企把主要项目的进度推迟到6~10月份,并暂停了新项目的开工计划。
“更多的情况是北京房企的业务重心已有转移至其他城市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另一参与调研的政协专家表示。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开发商均表示该现象已经普遍存在,部分房企都积极地在二三线城市寻找合作机会。而据了解,像天鸿、北辰等北京老牌的本土开发企业,异地开发的项目数量已经多过北京。
上述专家表示,全市商品房库存和空置面积大幅增加,企业大量资金沉淀其中、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2008年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减少了832亿元。下一步企业消化库存压力较大,因此大多数企业选择延缓开工,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延续。
这份调研报告认为,房企撤离北京的趋势需要引起官方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
北京市政协委员、凯德置地(企业专区,旗下楼盘)环渤海区域总经理毛大庆表示,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信心不足表现为拿地热情不高,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土地频频流拍。土地流拍、溢价减少等情况必然会影响到今明两年的财政收入。
应对建议激进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政协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四条途径帮助目前已投入建设并存在严重滞销问题的开发单位:一是滞销或由于配售制度所导致目前开发商所建双限房滞压的,政府应该考虑全部或部分回购;二是补贴滞压房屋投资成本的合理财务成本;三是采取退税优惠弥补开发商损失;四是在该开发企业今后的土地获得成本上予以补贴。
“此外,保障性住房配建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建议取消商品房招拍挂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规定,保障性住房的配建不宜采取固定的标准,配建指标可以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调配,加快配建的保障性住房的配售和回购。”上述政协专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在售老项目、高价位拿地项目陷入难以降价的僵局。因此,分类引导开发企业降价成为该调研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6年和2007年高价拿地的企业,成本较高,对于这些企业,在加强资金监管的同时,加强对其信贷支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位专家表示,“而早期以低成本拿地的企业,应引导它们加快销售回笼,在市场低谷时期抢占市场先机。”
该报告建议,对于延续性销售的老项目,迫于前期高价购房业主的退房压力不敢降价的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的定向团购,来缓解前期业主的退房压力;对于一些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由于国资委对企业的利润考核、变现亏损责任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要求而不愿降价,建议国资委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另外,也要关注企业降价可能会引发的退房、负资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