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武汉举办。论坛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发布了“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09)”,对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排序,成为与会嘉宾和媒体关注的一大亮点。
赵弘介绍,报告设计出了一套由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引入专家评价系统,采用我国正式出版的统计资料作为主要数据来源,根据评价结果对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排名。赵弘说,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排序,能够帮助各城市了解其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准确判断总部经济所处阶段,进一步明确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的着力点。
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上,北京总部经济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等6个分项指标发展均衡,均排在前三位,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为87.95,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基础条件得分80.64分,排名第一,比上一年度提高了2个名次;研发能力得分90.61,在全国35个城市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商务设施得分98.27分,排名第一。专业服务业得分99.96分,排名第一。
2009年评价结果显示,全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可划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综合得分>70)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共4个城市;第二能级(50<综合得分≤70)包括杭州、南京、天津、成都、青岛、武汉和宁波共7个城市;第三能级(40<综合得分≤50)包括厦门、大连、重庆、沈阳、长沙、济南、西安、郑州、合肥共9个城市;第四能级(综合得分≤40)包括太原、长春、哈尔滨等共15个城市。
从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看,区域差异性较大,整体上东部地区城市较强,中西部地区城市较弱。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处在前10名的城市中,东部及沿海地区城市占了8个席位,中西部地区进入前10名的只有成都和武汉,分别排在第8和10位;进入前15名的城市中,东部及沿海地区有13个,中西部地区仅有成都、武汉和重庆3个城市。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较强,条件相对成熟,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也是我国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最为典型的区域。从排名结果看,三大经济圈的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都较为靠前,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较成熟,排在前15位的城市中三大经济圈就占了11个。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南京和宁波4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均处于前两个能级;珠三角的广州和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优势突出,分别排在第3、4名,均位居第一能级;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数量最多,其中北京高居35个城市榜首,天津、青岛进入前10名,大连、沈阳也进入前15名。可见,三大经济圈总部经济整体发展能力强劲,龙头城市地位突出,具备在经济圈内部构建较为完善的“总部-制造基地”分工合作链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