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17日公布了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揭示了各方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有受访专家昨日指出,作为此轮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一环,各地保障房建设若要打破“僵局”,有必要将此类审计常态化。
据了解,由于保障房建设利润很低,远不及商品房,开发商普遍对保障房缺乏兴趣,导致一度被寄予重望的保障房建设陷入“僵局”。尽管住建部等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展依然不尽如人意,或是开工率远远不足,或是建筑质量堪忧。
事实上,作为此轮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一环,保障房建设陷入“僵局”,恰恰折射出房地产调控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下的困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澳门视察时回应一个青年现场提问时说,内地房价调控“确实很难”,“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就是压不下来”。他还表示,这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复杂。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观察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番审计署公布保障房审计调查结果,揭示保障房建设管理的五大问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各地保障房建设的实际进程。而若要真正打破“僵局”,则有必要将此类审计常态化,达成保障房预期建设目标。
审计调查结果显示,保障房建设的首要问题,即是建设资金不到位。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未按要求比例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其二是套取、挪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按规定,各地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但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未达到上述要求,从2007年至2009年,这些城市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
此外,有6个城市和4个县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用于回购经济适用房和工作经费等支出,共计15231.3万元;有6个城市的34个项目利用虚假申报材料等,套取新建廉租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6129万元。
问题之二是配套不完善、质量不过关。审计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建设中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由于廉租住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地址偏远、交通不便等,南京等13个城市的一些地方存在廉租住房配租困难、房源闲置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已入住家庭退房的情况。而南京、昆明等13个城市投入12.6亿元新建、收购或装修的廉租住房项目,也存在执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不严格的问题。
如果说配套设置不够完善是个小问题的话,那么房屋建筑质量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今年7月,北京市住建委通报,位于大兴区旧宫三角地的明悦湾保障房项目,被检查出混凝土试块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10月8日,市住建委确认8栋楼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决定拆除其中6栋楼重建,另两栋楼将局部加固。
保障房分配不合规的问题,最为外界关注。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号时出现六连号之后,曾揪出一小部分以职谋私获取保障房的幕后黑手,此次审计调查也发现,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中也出现了偏差。
审计调查发现,有18个城市向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13.12万元,分配廉租住房533套。抽查22个城市的廉租住房保障家庭中,有1.32万户未将租赁补贴按规定用于改善住房条件,而是用于家庭其他消费,使租赁补贴变成了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