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建筑结构形式抗震效果不同———
四川地震让我们在悲痛之余深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相信灾害过后不少人都会心有余悸,每当看到新闻中灾区房倒屋塌的场景,每当想起地震时头晕目眩房屋摇晃的场面,或者是由于余震使得本已损坏的房屋继续遭到更严重的破坏,这时我们都不免会有这样的担心:我的家安全吗?
●建筑设计均需达到
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
对于人们目前产生的些许担心,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王宇飞表示,建筑在设计时要遵从国家的很多规范,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也是其中之一,我国不同的地区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对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也不同,对于北京而言,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均需达到8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标明的该地区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也就是说,在北京,8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对于地震烈度低于8度,我们的建筑物一般是不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
当然,地震烈度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震震级。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而地震震级则是衡量地震大小的等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对于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而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说震源越深,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因此,王宇飞表示,一方面我们不能认为8级地震产生的烈度就是8度,不同的震级可能产生相同的烈度,同一震级在不同的地方反而会产生不同的烈度。另一方面,8度的烈度也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设防烈度要求,虽然此次四川震中的地震烈度大部分超过了8度,但这次的地震也实属罕见,因此,广大居民不必因此产生惊慌。
●不同建筑结构形式抗震效果不同
王宇飞表示,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最佳,主要原因在于钢这种材质的柔韧性较高。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当地震发生时,一般纵波首先到达,使房屋产生上下颠簸,但时间短、速度快,接着横波到达,使房屋产生水平摇晃,横波产生的力和能量对房屋的破坏最大。而当我们的建筑结构达到一定的强大。而当我们的建筑结构达到一定的强度要求之后,其所用材质延性越好、各结构构件的连接越可靠,就越能达到缓冲地震波能量的目的,从而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也正是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高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建筑中,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较高,因此纯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在8度抗震设防区可以最高建造到100米;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中和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各自的优势,在8度抗震设防区建筑高度也可达到100米;而纯框架结构的建筑,基于抗震性能的考虑,在8度抗震设防区其高度不得高于45米。另外,砖混结构的建筑抗震能力较差,在做建筑设计时有严格的参数限制要求。
●建筑不是越高越危险
一些人认为,特别是对于发生地震灾害而言,越是低层的建筑或者建筑的底层越安全。但实际上,人们的这种观点不符合科学依据,建筑不是越高越危险。王宇飞表示,人们认为低层或者底层安全,主要是出于地震时逃生的考虑,而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物内,楼梯间由于梯梁、休息平台等结构的限制,是一个抗震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地震发生过程中,不要盲目向楼梯间跑,逃生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地震发生的间歇。当地震发生之时,我们在室内避震更具现实性。室内房屋倒塌后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相对安全的地点,可称其为避难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跨度小的地方。
另外,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产生的剪力(即横波产生的水平力)对建筑的底部和中下部产生的影响往往高于上部,同时建筑物的下部比上部分摊到了更多的重量,从这个方面讲,建筑并不是越高越危险。当然,为了应对地震所产生的剪力影响,在做建筑抗震设计时,建筑物底部和中下部的抗震设计措施也会相应加强,以保证这个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
●链接:居室内部的抗震安全
1.不应肆意拆改非承重墙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承重墙不能拆,可是非承重墙却都可以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非承重墙都可以随意拆改。相对于承重墙来说,非承重墙起到维护和分隔作用,但同时它也起到局部支撑作用。它至少要承受两部分作用,一部分是墙体的自重,另一部分则是局部变形产生的应力,非承重墙的许多构造措施对其自身抗震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就某一个家庭来说,非承重墙最好不要私自乱拆,如果整栋楼的居民都随意拆改非承重墙体,将大大降低楼体的结构可靠度。
2.门窗洞口改造需专业
进行居室装修,不得随意拆除连接阳台和门窗的墙体以及扩大原有门窗洞口尺寸或者另建门窗,这种做法会破坏许多原有的构造措施,造成房屋局部裂缝和不能满足其自身的抗震设防要求,从而降低房屋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