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武器。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提速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方向和重点,必须把解放思想和营造环境作为保障。
一、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使经济更快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主要把握好“四个环节”:第一,要按照“五个统筹”,谋划好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从实际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用“五个统筹”的要求去谋划发展思路,既尊重了经济规律,同时,也尊重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作为县域发展来讲,坚持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的统一,坚持好“五个统筹” ,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谋划好发展思路的根本所在。县2008年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固本强基 率先发展”奋斗目标,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提速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只要紧紧围绕这一思路,坚定不移的实施下去,提速发展,才是真正抓住了关键根本。第二、要坚定地推进各项改革。改革是释放生产力,消除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金钥匙。同时,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体制保障,一方面,要善始善终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推进集体企业改革,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另一方面,要纵深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流通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积极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机制改革,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三、要实施好人才兴县战略。一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的决定性作用,只有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人才资源去认识、去开发、去管理,才能抢占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高点”。二要增强人人皆可成才的大人才观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成才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广阔空间,加快推进发展,紧迫的是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改善人才服务,做到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三要树立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的人才观。当今,凡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创造性的劳动,为促进社会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发展须要的人才。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是建立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是党政干部的立政之本,为官之德,也是弘扬务实精神,大兴务实之风,实现提速发展,必须把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大事抓好。
二、必须从县域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推进发展的行动指南,2008年县委经济工作会义提出了“固本强基 率先发展 为建设开放、繁荣、和谐永兴而努力奋斗”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强县的目标体系、规划布局、路径选择和保障机制的制定和落实之中。
一是要正确把握发展方向。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具有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湖南卫星城为发展方向,以工业立县、项目强县和旅游兴县为产业定位,发挥资源生态、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优势,巩固提升冰糖橙、小水电、烤烟、金银冶炼、煤炭等传统产业,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一个”优势产业,实现县域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在全省位次前移。
二是要突出发展重点。
近几年,我们依托资源、政策和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坚持全面提升一、二、三产业,坚持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效。但是,县域发展中“接受外部能量辐射不够,激发内在潜能释放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在推进经济强县的建设中,必须找准自身定位,必须瞄准赶超目标,必须明确外抓“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内抓“两个创新”(观念创新、工作创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扬长补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形成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发展重点牢牢定位在工业立县上,靠工业促进农业增效,靠工业繁荣商贸经济,靠工业拉动第三产业,这是我们县今后应该走而且必须走好的一盘棋。重点是三个方面:
1、抢抓机遇,借力发展。坚定地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点。继续坚持围绕资源、招商引资、企业改革、技术改造和园区建设千方百计上项目。一要围绕资源深度开发,突出抓好煤炭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产业的升级改造。二是确保每年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三要围绕载体建设,突出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抓好冶炼等项目建设,真正把工业集中区作为集聚外来生产要素的“主阵地”,引导要素向城镇集聚,企业向园区集聚。四要围绕优势,面向广东和沿海资本外移地区,有重点地通过招商引资和盘活存量资产,建设一批大规模、高水平、有特色的大中型加工项目。五要围绕服务和效率,突出抓一批扩量型的项目,突出抓一批税源型的项目,突出抓一批资源型的项目,突出抓一批配套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