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永兴县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落成。建国60年来,永兴县在零资源上垒起座座金山银山,充分展现了永兴人“敢为人先”的智慧和豪气。
走近“没有银矿的银都”,浏览中国白银第一坊,你会零距离感受永兴民营企业家的风采。追溯银都冶炼史,你可亲眼目睹永兴从“三废”中冶炼回收金银的发展轨迹。
早在明末清初,永兴就有身怀冶炼绝技的淘金者飘洋过海去南洋谋生。民国时期,去上海、香港淘金的永兴人比比皆是。改革开放初期,柏林镇部分农民利用三胞回乡探亲间隙学会了冶炼绝技,然后走南闯北从废水、废料中提炼回收金银。而在国家对金银统管尚未放开的情况下,永兴人凭着祖传技艺从“三废”中提炼回收金银,发家致富实属不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永兴冶炼人走遍大江南北,趟过万水千山,其间风云变幻及爱恨情仇演绎着许多传奇故事......
上世纪末的无序竞争,永兴冶炼演变成恶性膨胀,污染问题凸显。永兴金银冶炼何去何从,能否走出污染怪圈,能否变政府规范为业主自律,再一次检验着永兴淘金人的智慧。而金银冶炼之利与环境保护之忧,同样考验着县乡两级政府决策者的智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永兴县痛下决心,根治冶炼毒瘤。首当其冲的是要求汶村冶炼业停业整治。面对蓝天白云被缭绕铅烟遮蔽,乡村田野被迷蒙酸雾缠绕,村民田无法耕、地不能种,长此下去,乡亲们安宁的生活将无以为继。汶村冶炼业主终于懂得:没有环保赚了钱良心有愧,不解决污染问题,冶炼业没有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进入新世纪以来,永兴县抓住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难得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促使金银冶炼业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步入产业提质升级阶段。世纪之初,永兴县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成功打造了柏林、黄泥、塘门口3个金银冶炼工业园区。而后又相继建成碧塘、太和、洞口3个工业园区。2002年,永兴年产白银1500吨,黄金5吨,铂、钯、锡等其它有色金属15万吨,其中白银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1/4强。在首届中国白银年会上,永兴金银冶炼赢得了世界白银协会会长贝特曼先生的赞许。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潘文举惊叹道:“永兴在没有任何金银矿资源的情况下,从业人员那么多,作为以农民军为主的县,其加工、提炼技术水平那么高,产量那么大,这是一个奇迹!”
2004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白银年会在长沙召开,大会为永兴县颁发“中国银都”匾牌和证书,并安排与会专家及外宾到永兴现场参观考察。值此历史时刻,在一个连通世界的盛大峰会上,永兴冶炼人让全国乃至全球白银界记住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银都”。
近年来,凭借中国银都的崛起,以及县域经济的雄厚实力,永兴经济已驶入湖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翻开《永兴大事记》:2003年,永兴金银产业提供的财税近5000万元;2005年,永兴金银冶炼行业创产值56亿元、税收1.7亿元;2006年,冶炼行业税收过2亿元;2008年,永兴跻身湖南省综合经济实力11强县。
2007年金秋季节,中国郴州生态旅游节在永兴县成功举办,中外游客十分青睐与欣赏永兴独特的文化。经过多年演变,永兴县金银回收传统产业已发展成为技术成熟、回收链条完整、原料来源广泛的再生资源加工新生产业。2007年11月,永兴县跻身全国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单位。
如今,走进永兴县循环经济项目园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冶炼企业是绿色新型工业化的企业。诚然,在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创业,市场经济波涛汹涌,如何使银都老总们在亿万资产面前不堕落、不动摇,是时代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人们必须时刻警觉,冶炼企业的环保自律,是检验银都企业家和当地决策人是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路子的试金石。
毋庸置疑,是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银都崛起。正如香港《大公报》所言:300年前,人们不会想到,背井离乡到全国各地寻找“三废”资源以冶炼技术谋生的永兴人会成就“金银冶炼之乡”的盛名;30年前,人们不会想到,在永兴境内兴起的家庭作坊式小冶炼会逐渐发展壮大整合成“中国银都”的坚实基础。今天银都良性发展的企业和与时俱进的企业家已成为永兴县发展循环经济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