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下的融资难题
经济观察报:前十个月超发的货币是43万亿,对通货膨胀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另一个调控政策有限购令、预售资金监管、银行贷款门槛提高,信托限定也非常严格,在房地产融资渠道不太宽松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
刘晓光:地产下一步的发展,资金肯定是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开发贷款,一个是按揭贷款,我们过去的模式实际上大头包括两项,一个是贷款,一个是预售回流款,现在资本市场基本上封闭了,再增发也得等着,H股配售也很难。
企业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自己的发展规划,一方面还是得拓宽融资渠道。我们现在做的,有些好的项目打包做国际私募,有些我们自己做大的基金、海外的基金,有些可能做一些好一点的信托产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将来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也要做一些好的投资组合。也有一些其他投资者跟着我们共同投资,当然在跟着我们投资过程中肯定有点溢价。
我的看法是可能加息还得来,人民币在升值的时候,对自身严重贬值,很尴尬。这种情况下,我的看法是价值曲线还得上升,真正最好的价值曲线还是地产,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有。只要你能够把资金问题解决好,能够循环好,我们的地产企业的生存条件机会还是挺广阔的。
梁上燕:星河湾走的路子跟很多企业不一样,2008年我们暂停上市,之后这几年尤其在过去的三个月,找上门来的土地是非常非常多的,很多企业缺乏资金,手中剩下一两块土地,找星河湾合作的是很多的。这两年说得最多的是不要不要。
把产品力解决,你能尊重当地的一片土地,为当地创造更大价值,这个时候你的产品是有市场空间的。对星河湾来说,土地、资金不是问题。这几天我们去哈尔滨理工大和各个大专院校招未来的储备干部,从工程到农业到方方面面的储备干部,未来这些人,我们用过去十年的积累把系统标准化,这个时候你的发展是不成问题的,只是你是按一类发展还是二类发展的问题。
李战洪:资本市场运作的这一扇门已经关了一半,销售市场由于二次调控,门也关了一半,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路可走,包括我们重组上市,也是受政策的影响,重组那扇门又开了半扇门,我们需要把握这种机会,先上市。
秦力洪:通胀对于房地产业来说,挑战和机遇都是很大的,首先通胀会刺激短期的购买,因为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购房依然是抵抗通胀的主要方式之一,连绿豆都能炒到那个价格,可见钱跌得是很厉害的。从长远来说,由于通胀损坏了经济的基本面,接下来大家可以大胆预测一连串可以预见的加息。我们分析了过去十年利息的变化,通常加息加到第五次还是第六次的时候,房地产行业就会出现衰退,前两次加息可能还很难到这个市场的终端。所以,我们觉得目前的通胀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一个警告,是一个信号。
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可能会比往年作为一个更加积极的手段,现在的货币确实比较多,另外一方面融不到资,这看起来是很大的一个矛盾。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未尝不是好事,就像人身体有免疫能力一样,天气冷了,感冒了打喷嚏,如果没有打喷嚏这个让你不舒服的机制的话可能你就会绕过感冒直接走到伤寒。所以,现在融不到资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提醒,具体就是量力而行。龙湖具体是两方面,第一,量入为出,每年销售回款基本上计划覆盖第二年的资本性支出、建安支出和硬性支出,如果有额外的融资渠道就用来进一步扩大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们在香港的资本市场还是保持了比较好的势头。最近几周龙湖的股价有所上升,但是每天的流通量不超过3000万港币,我们的股票在香港还是稀缺货,公司保持这么一个融资的势头。这两个方面匹配起来,可以帮助我们以打喷嚏的形式渡过难关,避免直接发展到伤寒。
刘翔:通货膨胀,政府会采取加息等宏观调控的政策,肯定会对企业的资金成本等方面造成压力,实际上是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但实际上它在某一个阶段也会刺激市场的销售,老百姓觉得保值增值的最好渠道还是房产。所以,销售有时候在加息的情况下或者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反而会增加,这是相对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讲,面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还是要搞好自己的工作,把内功做好,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比如说量入为出,比如说加快销售,加快回笼。另外,拓展融资渠道,尽管现在有种种的限制,但是还是有办法融到资的。另外,还可以创新。我刚才已经提到的比如基金,房地产的基金这种形式,包括海外的融资,都可以去拓展。这都是经营中经常会遇到的。还是一个常态,把它作为一个常态去考虑,去对待,去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我想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范小冲:一方面房地产由于调控,现在把它的各种资金渠道限制得越来越死,使房地产公司觉得现在的资金跟它的规模扩张不配套了,所以,资金紧张。但实际上社会上资金量是非常大的,现在已经叫流动性过剩了。所以,实际上资本是追逐利润,资本只要你的企业有盈利能力、有品牌,我想企业会以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融到资的。不管是基金、信托,不管是股权的还是债权的,现在只是成本高低不一样而已。